以信传情:从《书简阅中国》看历史人文纪录片的私人话语转向与意蕴营构
书,有语言文本之意;简,即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简上的寥寥数语,所承载的不仅是书写者的意到笔随、情随笔起,更是闪烁于历史细微处的悲欢离合、千古往事。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书信作为交流方式逐渐式微,但因其自身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丰富的情感容量,书信的历史意义反倒更为现代人所重视。
《书简阅中国》海报
《书简阅中国》是由金铁木导演、央视出品的历史人文类系列纪录片,共六集,作品上线后获得一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2。《书简阅中国》不同于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强调史料考据的表现方式和宏大叙事的情感倾向,而是以“书信”这一具体意象为切入点,关注个人情感和历史细节,结合极具互联网气质的文本表达与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搭建起传递千年情思与哲思的古今桥梁。
01
私语与共情:私人话语中的历史回望
书信作为古人远距离信息传达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其存在场景高居庙堂,也远于乡野。《书简阅中国》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将对历史的回望从帝王将相转到芸芸众生,落点则放在了私人话语中传达出的情绪共鸣。这种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不同于传统“大历史”的书写思维,为历史的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思路。
第一集中的解说词
《书简阅中国》第一集拆解了书信与历史之间的关联,“小人物 大历史”这一分集题目则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即从个人情感出发,窥探历史的切面。此后的五集分别聚焦爱情、友谊、智慧、家风、家国五个主题,每集筛选五封信,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个内涵。作品聚焦个人情感而非宏观意义,更易于引起当代观众的共情。从家长里短,至家国命运,横向建立起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从古人的观点表达,窥探亘古不变的主题,使书信拥有了纵向的现实意义。
《书简阅中国》分集标题
第一集出现的黑夫,作为一名普通的秦国士兵,从未在史书留下姓名,却因一纸家书让千年之后的人们为其手足之情、乡土之思感怀涕零,也同样为时代裹挟下的个体命运扼腕叹息。第五集中论异地高考的袁枚、女权先锋代表的顾若璞,都让观众得以反观自身,思考横跨千年的人类论题。30个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代的书信人和通信故事,体现出的是创作者“以人为本”的人文观照和对历史细节的深入体察。
02
事理与情理:历史呈现下的审美表达
传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重视历史考据的方法和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侧重于现象真实和史料真实。这种以今观古、以古喻今的态度重在对史实的研读,回顾历史相对而言变成一种单向度的凝望。《书简阅中国》则兼顾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它采用一种古今平等对话的方式,追求“事真”背后的“情真”与“理真”。伽达默尔认为,历史研究的最高兴趣并不在于修复,而在于古今的融通。在这部作品里,观众虽无法亲身经历王献之与郗道茂的绝恋,但据此生发的爱情观却是相通的;虽难以与身处家国破碎的岳飞感同身受,但民族精神与集体情感却被召唤出来。
第六集《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岳飞
《书简阅中国》所体现出的事理之真主要表现在选材真实和史料真实。30个人物和故事皆有出处,文本内容和剧情演绎皆遵照原文,在细节的处理上,大到人物的服化道和语言表述,小到字体的书写,都细化到了不同年代和不同身份,如第一集里《那奈得,收到请回复》中米薇的书信就十分有心地采用了几近失传的粟特文字,以符合人物背景。此外,作品并非完全抛弃历史的研究方法,而是将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以自然的形式插入到情景演绎当中,配合对书信文本的再创作。
第一集《那奈得 收到请回复》中的粟特文字
第三集《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展示的康熙奏折
《书简阅中国》的情真则体现为对材料和史料的表现上,它一改说教式的释义与解读,采用情理兼备的“搬演”方式,将书信内容和书写过程,甚至是历史背景,都以演绎的方式呈现出来。文学文本因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可以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影像对于文学的再创造可以将有限的文本内容扩充为无限的生活表象和纵深的情感逻辑,在情景交融当中达到引人深思的目的。历史纪录片因其题材的特殊性,较难做到对拍摄对象的真实记录,《书简阅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富有审美意趣的意蕴真实或许更能赋予历史文献以当代价值。
03
解构与建构:融通古今的意蕴营构
《书简阅中国》片头
剧中分段剧情小标题
如何让信中的故事活起来,《书简阅中国》从人物塑造上给出思路,即展现灵动的普通人和多面的历史名人。对于小人物的展现,影片在人物的情感逻辑和性格设定上都有讲究,如在影片第一集中,秦军黑夫和惊的思乡之情并不受限于年代,生于唐宋时期的二娘子,其可爱灵动也符合现代审美。
第一集《二丫头的奇遇人生》中的二娘子
而对于观众熟知的历史名人,则要从打破扁形人物出发,深挖其性格的多面性和情感的完整性。“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真是灵魂伴侣”“原来是因为这样才写了《绝交书》,以前一直以为是嵇康孤芳自赏”,这都是观众在看完第三集的相关剧情后给出的反馈,影片通过展现书信背后的人物关系与情感脉络,得以描摹历史名家的全貌。
《书简阅中国》“信上人”设计
言与象的贴近是为了意蕴的有效传达。在具象的文本和形象设计之外,影片方方面面都围绕着“信”的意象塑造着典雅的意境。例如常常被忽略的片头,以水墨为形式,以纸笔为基础元素,展现的恰是“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三个与书信相关的典故,而片中“信上人”的设计则是将写信之境与写信之情趣味相融,使观众无时无刻不处于以信传情的心境之中。
第一集中通过游戏画面模拟秦国将士晋升道路
此外,影片还结合了融媒体时代的特质,创造性地将一些网络游戏元素、动漫元素、3D技术融入到知识科普过程中来,给予了古今对话一种全新的模式。情与景自然交融,意与趣交相辉映,存在于传统文化与当代受众中之间的罅隙逐渐消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得以永恒传承。
04
结语
《书简阅中国》作为近年来央视出品的优秀历史人文纪录片之一,沿袭了金铁木导演自《复活的军团》以来的“新历史主义”风格和“再现”手法,其历史视角的转向和现代化的表达都极具典型性,也为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以《书简阅中国》为代表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选取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角度,贴合当代社会的热点论题,利用电影质感的“搬演”和年轻化的叙事语态,寻求一种古今共情和往来交流,丰富了从回溯历史到对话历史的叙事思维,实现了历史人文纪录片从文献价值到艺术价值的跨越,使得历史文化与当代受众之间的间离被打破,引发对于当下的关联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司若,姚磊.从《书简阅中国》看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新性表达[J].中国电视,2021(08):79-84.
[2]王璐.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叙事创新与意蕴营构——以《书简阅中国》为例[J].中国电视,2021(09):109-112.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央视剧评 |《理想答案 仅供参考》第二季:不负时代的别样青春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杜颍莹 刘 畅 李英杰
编辑:岳冀萌